慢性创伤患者照顾者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护理论文网
摘 要:目的 探讨慢性创伤患者照顾者负担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慢性创伤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与照顾者进行1∶1配比。采用照顾者负担问卷(CBI)评估照顾者负担现状,并分析照顾者性别、照顾者年龄、角色、文化程度、既往照顾经验、月人均收入、职业、居住地和患者性别、患者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治疗时间对照顾者负担程度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中慢性创伤患者照顾者CBI总评分范围为13~84分,其中情感负担、身体负担、社交负担、发展受限负担、时间依赖负担等维度评分分别为(4.47±1.21)分、(6.46±1.74)分、(4.05±1.13)分、(11.27±2.29)分、(12.92±2.45)分,以时间依赖负担评分最高,发展受限负担评分次之。不同性别、年龄、角色照顾者和不同患者性别、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患者间C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低、无既往照顾经验、家庭月人均收入低、失业及职业为自谋和农民、居住地为农村及患者治疗时间长的CBI评分均分别高于文化程度高、有照顾经验、家庭月人均收入高、职业好(事业单位、公务员及其他)居住地为城区及治疗时间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学及以下、无照顾经验、月人均收入≤2 500、农民、自谋职业、失业、治疗时间>42 d是导致慢性创伤患者照顾者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慢性创伤患者照顾者存在不同程度照顾负担,且以时间依赖及发展受限负担较重;照顾者负担与照顾者文化程度、照顾经验、收入、职业、居住地及患者治疗时间相关,临床需加以干预。
关键词:慢性创伤 照顾者 照顾负担 影响因素
慢性创伤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伤口愈合学会将慢性创伤性伤口定义为无法通过正常有序的修复过程达到功能及解剖上完整状态的伤口,不仅增加治疗费用,还加重患者痛苦,影响其正常工作、生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2]。慢性创伤的治疗是一个连续、长期的过程,期间不仅强调治疗的有效性及规范性,还需加强临床护理干预,以控制导致创伤愈合延迟的危险因素,促进慢性创伤愈合[3,4]。但因慢性创伤主要是门诊治疗、居家护理,慢性创伤患者亲属是其主要照顾者,负责日常干预管理,但在慢性创伤患者较长的治疗过程中,不仅会对患者身心造成影响,还会对照顾者造成一定负担,影响居家护理效果,不利于患者康复[5]。基于此,本研究对慢性创伤患者照顾者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以便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减轻慢性创伤患者照顾者负担,为慢性创伤患者的提供更加优质的恢复环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慢性创伤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与照顾者进行1∶1配比,且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女42例,男38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50.27±9.36)岁;独生子女44例,非独生子女36例;治疗时间18~51 d,平均时间(32.79±5.25)。照顾者:女59例,男21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6.13±7.69)岁;角色为伴侣31例,子女29例,父母11例,其他9例;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18例,初高中38例,专科及以上24例;既往照顾经验为0次51例,1次20例,≥2次9例;家庭月人均收入≤2 500元9例,2 501~5 000元37例,5 001~75 000元23例,>75000元11例;职业为事业单位12例,公务员4例,农民20例,自谋19例,失业5例,退休7例,其他13例;居住地点为农村31例,城郊16例,城市33例。
1.2 入选标准
(1)患者纳入标准:①伤口愈合时间延长;②年龄不低于18岁;③精神正常,意识清楚;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①其他合并症急性期;②肿瘤伤口;③其他非创伤性伤口;④合并精神疾病。(2)照顾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岁;②与患者是子女、伴侣、兄弟姐妹等亲属关系,无需报酬;③为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患者时间不低于2周,且每天照顾时间不低于3小时;④精神正常,意识清楚;⑤签署知情同意书。照顾者排除标准:①伴有认知、听力、语言障碍;②自身伴有严重躯体疾病;③近期面临丧偶、亲朋去世、离婚、失恋等重大变故;④拒绝参与研究者。
1.3 方法
(1)于研究开始时发放1989年由Novak、Guest编制的照顾者负担问卷( Caregiver Burden In terview,CBI)评估照顾者负担程度,该量表共计24个条目,包括情感负担(6条)、身体负担(4条)、社交负担(4条)、发展受限负担(5条)、时间依赖负担(5条),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0~4分),0分代表从不,1分代表偶尔,2分代表有时,3分代表经常,4分代表经常,评分越低则负担越轻。问卷由护理人员当场发放指导填写,回收后检查,若有漏填、多选项目及时要求照顾者补写或修改,最终问卷由双人核对后录入计算。(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调查照顾者性别、照顾者年龄、角色、文化程度、既往照顾经验、月人均收入、职业、居住地点与患者性别、患者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治疗时间等,并根据以上分组比较CBI评分,分析影响因素。在调查完成时上门随访2~3次,以确保调查结果与患者及照顾者情况相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照顾负担现状
本研究中慢性创伤患者照顾者CBI总评分范围为13~84分,以时间依赖负担评分最高,发展受限负担评分次之。具体见表1。
表1 慢性创伤患者照顾者CBI评分
2.2 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年龄、角色照顾者和不同患者性别、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患者间C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低、无既往照顾经验、家庭月人均收入低、失业及职业为自谋和农民、居住地为农村及患者治疗时间长的CBI评分均分别高于文化程度高、有照顾经验、家庭月人均收入高、职业好(事业单位、公务员及其他)居住地为城区及治疗时间短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慢性创伤患者照顾者负担影响因素分析 (分,x¯±s)
2.3 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学及以下、无照顾经验、月人均收入≤2 500、农民、自谋职业、失业、治疗时间>42 d是导致慢性创伤患者照顾者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见表3。
表3 慢性创伤患者照顾者负担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慢性创伤是因异物残留、感染、合并症等引起的伤口愈合延迟,临床多根据慢性创伤深度、大小、创源、位置及基底组织等采取针对性治疗,主要是清除坏死组织、控制感染、换药等[7]。但因慢性创伤治疗疗程较长,且期间不仅需关注患者创伤愈合情况,还需加强对危险因素的预防管理,这也对照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
3.1 慢性创伤患者照顾者负担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照顾者中CBI五个维度评分中由高到低依次为时间依赖负担、发展受限负担、身体负担、情感负担、社交负担。其原因为慢性创伤会对患者自理、活动能力造成一定限制,进而对照顾者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同时为促进创口愈合,需帮助患者床上翻身、位置移动,并给予大小便、进食、创面周围清洁等多方面进行干预,还需陪同看诊及换药,以上均会耗费大量时间,影响照顾者正常工作及个人休闲时间,并因长时间照顾导致身心疲惫,故时间依赖、发展受限及身体负担较重。因受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及国情的影响,患者亲属多认为照顾家庭成员是应尽的义务及责任,故情感负担较低,但此维度并不为0分,临床仍需关注慢性创伤患者照顾者的心理诉求。
3.2 慢性创伤患者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发现, 小学及以下、无照顾经验、月人均收入≤2 500、农民、自谋职业、失业、治疗时间>42 d是导致慢性创伤患者照顾者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其原因主要如下:(1)文化程度低者知识学习及接受能力较低,对慢性创伤等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在照顾患者时往往无从下手;而文化程度较高者更能够意识到日常护理在促进创伤愈合中的必要性,控制自身情绪能力更佳,主动去学习居家护理相关知识及技能。(2)有照顾经验者多对慢性创伤护理具有一定认识,且在经验指导下进行照顾可减少精力及时间的花费,照顾负担更轻。而无相关经验者则需花费更多精力、时间进行学习、照顾,进而增加对自身原有生活、工作、社交的影响。(3)照顾者失业或为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多较其他职业低,而慢性创伤治疗时间长,期间需较高的医疗花费,这均会增加照顾者经济压力,进而导致照顾负担;自谋职业者因职业无固定时间、地点,在照顾患者时对工作影响更大。(4)因我国国情影响,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不足,不少社区医疗机构无法有效治疗慢性创伤,该部分患者需到城区医院就治,在医院往返中耗费时间较多,不仅增加费用的支出,也需照顾者花费更多的精力及时间。(5)慢性创伤的愈合时间受患者创伤严重程度、合并症等因素影响,创伤越严重,合并症越多,则创伤愈合更慢。而此类患者遭受痛苦更大,照顾需求更高,对照顾者的要求也更高。在长时间、持续性照顾过程中,不仅增加对照顾者日常生活、社交、工作及个人身体状况的影响,照顾者也会担忧患者病情,进而增加身心压力[9-11]。
3.3 减轻慢性创伤患者照顾者负担的对策
临床需加强对慢性创伤患者照顾者的健康宣教及指导,提供有效的家庭护理支持及换药预约服务,以促使照顾者正确应对日常护理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照顾者照顾能力,减轻照顾负担[12]。同时,国家仍需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并增加农村医疗保险报销额度,以减轻患者及照顾者经济负担及就诊不便,进一步减少照顾负担,利于患者尽早恢复。
综上所述,慢性创伤患者照顾者具有不同程度的照顾负担,主要为时间依赖负担及发展受限负担;照顾者文化程度低、缺乏照顾经验、收入低、职业不稳定、居住地为农村及患者治疗时间长均会增加照顾者照顾负担,而临床据此进行干预对于减轻照顾者负担、促进患者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琪霞,王建东,彭青,等.负压伤口治疗结合纳米银敷料处理创伤性慢性伤口的效果比较[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9,32(11):1198-1202.
[2] 胡爱玲,余婷,温嘉慧.德国慢性伤口护理专家标准解读及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1):15-18.
[3] 张芳,刘艳华,张燕.运用5W2H分析法建立慢性伤口患者标准化管理流程的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6):1000-1001.
[4] 杨开波,蒋铁军,陈乐,等.伤口微氧治疗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18):14-16.
[5] 吴婷婷,张学兵,杨陈,等.慢性伤口患儿家长健康教育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5):38-40.
[6] 蒲晓玲,杨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照顾者负担及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2019,31(11):1124-1127.
[6] 岳鹏,付艺,尚少梅,等.照顾者负担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8):562-564.
[7] 杨国为.观察慢性伤口不愈合原因以及处理方法[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16):94-95.
[8] 何其英,汤亚箐,刘晓艳.改良负压治疗技术及微信随访在居家慢性伤口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8,33(12):79-80,88.
[9] 杨陈,张学兵,敖伟,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童慢性伤口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8):594-597.
[10] 李茹,陈玲玲,段晓侠,等.老年慢性病照顾者负担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7):1753-1755.
[11] 倪鹏文,毛蓓茜,杨逸,等.慢性伤口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照顾负担相关性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19,35(5):379-383.
[12] 张秀妮,蒋凤婷,苏庆玲,等.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护士,2018,25(9):19-22.
您正在阅读的文章《慢性创伤患者照顾者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护理论文网》 网站地址:www.hulilw.cn
转载请保留链接。